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時事] BUTTOM UP 參與式規劃:進入體制改變體制

華光細部計畫審議 民間版感動都委小組
環境資源中心2014103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華光社區全數夷平後,細部計畫案尚在討論中,30日上午北市都委會召開專案小組第2次會議,「華光民間版規劃方案研究小組」為爭取保留口字型宿舍與演武場,提出民間版方案,而小組決議再次開會討論,好好比較都發局版與民間版規劃,此案將延後送入大會。而部分居民關心的自身安置問題,因會議對此無深入討論、相關單位無明確承諾,心急的居民們也在場外表達不滿與焦慮。
此案全名「擬定臺北市華光社區暨周邊地區(不含中華電信及中華郵政部分)特定專用區細部計畫案」,由於北市府一直未明確回應如何安置,以及規劃、分配社會住宅,原住戶對此感到焦慮。而文史團體則著眼如何保存歷史紋理,如口字型宿舍、演武場、甚至已遭拆除的北官舍,融合文資與新建物。小組成員黃志弘指出,目前計畫就是要尋求商業、文化、生態三者的融合。
「華光民間版規劃方案研究小組」由台大城鄉所學生郁良溎報告,1年多來舉辦多次工作坊等民間討論,他們提出了三方面訴求:(1)明確限定回饋市府土地興建社會住宅,並研議「分級收費」、彈性租期等規定,協助高齡、弱勢者及不同租屋需求者安居,及提供部份單元優先安置華光原居民;(2)採納民間版方案對特一到三的開放空間落點,保存活化原臺北刑務所文化資產及再現歷史場域精神,降低日後招標及建築開發之不確定性;(3)基地上所有樹木以原地保留為原則,若無法原地保留則以移植至同一街廓內鄰近退縮空間植生帶為限。
具體來看,民間版非常重視如何保存台北刑務所文化資產及再現歷史場域精神,提出將臺北刑務所工場原址(特定專用區(五)),部分改造為歷史開放空間,補充原臺北刑務所圍牆範圍內文資全失的遺憾,結合歷史意涵,打造社區菜圃、紀念監獄農場等多元綠色地景;保留再利用金華街歷史建築,提供新建之社會住宅及社會設計空間服務,規劃為「樂齡服務創新中心」、「臺北社會設計工坊」、「刑務所公共空間營運工作室」,使舊有紋理展現創新用途;盤點基地歷史遺跡與紋理,重建北區公園用地部分官舍、臺北刑務所之三角空間與北面圍牆古蹟共同維持的刑務所高牆靜巷氛圍,開闢以人權、帝國戰爭歷史及監獄文學為主題之「監獄古蹟公園」,與金華街歷史建築群相輝映。除了爭取保存歷史建物與老樹等文化資產外,民間版更提出應讓原住戶回到原地,繼續從事原本產業,一來協助居民維持生計,二來讓觀光客感受老台北的生活與歷史紋理,而非全由新的、甚至連鎖店進駐等意見。
比起都發局的提案,這些建議增加了許多運用當地歷史建物的考量,讓小組對民間版的用心讚譽有加,委員李永展更直說非常感動。因此委員們要求都發局仔細閱讀民間版,對照、分析兩版本,供下次會議進行討論。小組召集人脫宗華表示,希望在任期中完成此案,避免延宕安置原住戶,因此會趕在12月前結束討論,送進任內最後一次大會。

-----

相關閱讀:
01. 「擬定臺北市華光社區暨周邊地區(不含中華電信及中華郵政部分)特定專用區細部計畫案」專案小組第2次會議」會議記錄  http://www.tupc.taipei.gov.tw/public/Attachment/411111021496.pdf
02華光居民要安置 看得到吃不到? 民團都審會議要承諾 http://www.civilmedia.tw/archives/23367

最新消息:
02. 華光社區:金磚上的遺民https://www.facebook.com/HuaKuang.our.home

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時事] 新北溪洲原住民部落異地重建

新北市原住民達五萬三千多人,三十多年前,花東阿美族人因社經環境因素離鄉北上謀生而大量移民都市,主要集中在大都會及其衛星城市的邊陲地帶,部分沿河岸搭建房屋群居,其中新店「溪洲部落」位於行水區,引發占用國有地、違建及安全疑慮,面臨拆遷危機。九十八年原北縣府啟動「新店溪洲阿美族生活文化園區」計畫,針對阿美族溪洲部落的聚落空間和生活文化進行調查,一○一年透過都市計畫變更,領先全台以參與式規劃將距原部落一百公尺農業區及河川區規劃變更為原住民生活專用區。財務部分,市府出資闢建道路、水電、管線等公設及房屋基礎設施,但未來原民每年須向國有財產署承租土地,而地上物為自力造屋,費用採「三三三」模式,部落須自籌三分之一資金,政府補助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一公部門協助申請貸款,產權歸居民所有但不得買賣。
新北市政府預計在明年初完成公共基礎建設,河濱部落渴求安身立命的家園,終於指日可待,但異地重建計畫看似順利,挑戰才剛開始,本屬經濟弱勢的部落原民,無力負擔動輒數十萬元的自備款,既有房屋已讓他們投入畢生積蓄,現在又掏出大筆金錢自力造屋,居民擔心,不但現在拿不出頭款,將來也還不起貸款,加上市府不願擔保,居民面臨借不到錢的窘境。
因過去經驗,新北市原民局擔心,如果出租國宅會收不到租金,產生管理上的問題,「三峽隆恩埔文化部落這樣的模式有問題產生,不成功,所以改用新模式,符合他們的需求。」但政府只擔心居民繳不起租金,卻不擔心他們付不起貸款,這樣的政策是否真的有解決問題呢?

-----

在閱讀完相關報導和文獻後,我認為這真的是個規劃的難題,我們應該要更體貼原住民的生活文化,而都市計畫變更成原住民生活專用區用意或許也在此,但後續財務問題卻讓這樣的美意打了折。
由報導中可以發現對於政策從原本「只租不售社會住宅」到「自力造屋三三三模式」有許多不滿之處,認為這是資本主義掛帥、土地私有化的老觀念導致,希望能採用居民財務負擔得起的社會住宅方案,但我查了三峽隆恩埔社會住宅後發現其與一般國宅無異,且安置了除原住民外的弱勢居民,從後續關於隆恩埔的問題探討中,也反映了除財務管理問題外,其空間有無法符合原住民原有的生活形態與文化特色的狀況,如果溪洲部落也採用這樣的模式,那就可能冒著原住民生活專用區意義喪失的風險。
所以,或許唯有原居民共同參與造屋,才能蓋出符合其生活需求與習慣的原住民生活專用區,但這是由政府主導興建、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做不到的,政府出資興建的社會住宅沒辦法讓原住民自己做家(水泥工、木匠用自己的職業技能做屋,現溪洲部落充滿原住民的生活哲學和內涵),如果要維持現有的生活方式和居住型態,以社會住宅方式依我現有知識認為是有困難的,政府只能用另一個補貼的方式做到,但補貼比例要怎麼拿捏才能合乎公平又雙贏,這就有待社會公評了。

-----

相關閱讀:
01.公視【獨立特派員】第369 新店溪左岸 (2014/10/15首播)
02.自由時報 河濱部落重建 原民難扛百萬貸款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22023
03.變更新店都市計畫(配合溪洲阿美族生活文化園區) http://www.planning.ntpc.gov.tw/web/adowndoc?file=/ap/fdownload/downfile/2012031348155.pdf&mfkind_id=00043&mf_id=22282560
04.都市原住民社會住宅問題探析:以新北市三峽區隆恩埔國宅為例 http://www.ccswf.org.tw/files/7100/14/2.%E8%B3%B4%E5%85%A9%E9%99%BD.pdf